中美“对等关税”谈判:复杂性与细节的博弈
2025-05-15 19:18 loading...
来源:FT中文网
中美如期达成了一份联合声明,宣布回到今年4月设定的10%基础“对等关税”水平。然而,“魔鬼藏在细节中”,因此有必要对声明中的具体内容进行剖析,以便更清晰地理解其背后的意义。
双方谈判取得的唯一实质性共识是取消91%的“螺旋式加码”关税,并暂停征收24%的关税90天。值得注意的是,这一“暂停90天”的措施实际上与特朗普4月9日针对其他国家的政策一致——即暂停超过10%的部分90天。
然而,中国谈判的启动时间比预期晚了一个月,这导致美国与中国之间的谈判截止日期也相应推迟。这种延迟为全球范围内正在进行的贸易谈判带来了显著的不确定性:各国是否会集体拖延谈判进程,等待中美谈判的结果?
这种关税谈判问题本质上是一个合纵连横的博弈:各国可以选择“合纵”,通过拖延时间来等待转机;或者选择“连横”,尽早达成协议以争取更优惠的条件。从美国的角度来看,自然是鼓励“连横”的策略,希望通过给第一个谈判方提供优惠条件来推动谈判进程。
然而,各国对于尽早达成协议是否能获得优惠条件普遍持怀疑态度。如果后续谈判国因某些原因获得了更好的条件,那么先达成协议的国家将陷入尴尬境地。这种局面不仅会影响国内舆论对政府谈判能力的评价,还可能对政治家的政治生涯造成负面影响。
英国就是一个典型案例。在英美达成的协议中,美方并未豁免对英国商品施加的10%关税,只是放缓了对英国主要出口商品汽车的额外25%关税(以配额制放宽,首10万辆车税率从2.5%升至10%,之后为27.5%)。相比之下,英国向美国开放了多种农产品(如牛肉和酒精)市场,并承诺购买价值100亿美元的波音飞机。虽然表面上看协议不算不合理,但对于顺差国英国而言,谈判结果如何,恐怕只有自己清楚。
如果英国的谈判还算有所收获,越南的谈判则显得异常艰难。从4月到5月整整一个月的谈判,仍停留在“推动谈判进程”阶段,尚未进入实质性的条款讨论。
如果说英国的谈判是一个案例,中国的谈判则是另一个截然不同的范例。在这份联合声明中,最关键的词语是中方减税措施中提到的“相应”一词。同时,联合声明的中英文版本均显示美方在前,中方“相应”在后。这某种程度上反映了中方一贯坚持的立场——即谈判应美方要求而展开,中方不会在美国撤除关税之前先行撤除。
世界各国面对这样的立场,态度可谓五味杂陈。一方面,主动“连横”的国家并未获得更好的结果——身为顺差国的英国被要求进一步扩大顺差;另一方面,中国坚持自身立场,反而迫使美国坐到了谈判桌前。
这对美国的关税谈判团队无疑造成了巨大的压力。毕竟,同时与一百多个国家进行关税谈判,在世界历史上尚属首次。即使每个国家仅需一天时间,90天内也不可能完成所有谈判。更何况,美国官僚体系中能够代表国家对外谈判的高级官员数量有限,特朗普的高强度谈判策略显然难以持续。再加上各国态度反复,谈判进程拖沓,90天的时间窗口愈发显得捉襟见肘。
这使得关税谈判更加复杂化,在90天内达成全面协议的可能性微乎其微。因此,10%的关税很可能延续至7月(对中国而言则是8月),并最终成为事实上的标准。然而,如果对所有国家都统一征收10%关税,那么谈判本身也将失去意义。对于各国而言,如果无论是谈还是不谈都要支付10%关税,甚至还要做出其他让步,那么最佳策略无疑是拖延时间,等待90天期限过去。
正因为如此,继英国和中国的谈判之后,越来越多的国家对美国的态度变得更加强硬。例如,日本首相石破茂在4月7日与特朗普通电话时,态度还相对温和,强调日本对美国的重要性;但到了5月11日,随着英国协议的出台以及中美谈判的开始,石破茂的态度明显强硬起来,提出要将汽车关税“向零的方向谈判”。
接下来,我们继续分析这份声明的具体内容。
此前,美国对华采取的关税措施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是关税本身,二是停止跨境小包免税政策。
根据2024年的数据,中国对美国出口总额为4389亿美元(美方统计口径,中方统计数据为5247亿美元)。其中,跨境小包占据了多大比例?根据美国海关统计,2024年全年接收小包13.6亿个,其中约三分之二来自中国大陆和香港(即9亿个)。假设每个小包的平均金额为100美元(尽管官方声称平均申报金额为20美元,但虚报现象不可避免),小包进口额可达900亿美元,约占中美贸易总额的两成。
在2025年5月12日的新行政命令中,特朗普提出将邮政渠道小包的关税从120%降低至54%。然而,这对小包贸易的实际影响微乎其微。此前的行政命令要求邮政小包承运人(如航空公司)承担不合理的代扣代缴义务(需预付数亿元保证金),而中国邮政和香港邮政均拒绝执行。中国邮政态度较为委婉,称“不具备缴税条件”,而香港邮政则直接指出“绝不会代收所谓关税”。
这导致中美之间的小包贸易事实上处于断绝状态——无论关税降至多少,只要代扣代缴制度和快递企业小包报关未恢复,小包贸易就难以重启。
考虑到中国对美出口商品的特点,大宗出口的电子产品等已被事先豁免关税,小包进口额在受关税影响的商品中占比只会更高。此外,小包出口商以民营企业和中小企业为主,其对就业的影响不容忽视。
然而,美国显然不愿轻易放开这一领域。一方面,如果正式报关仍征收关税,而小包却不征税,就会重现特朗普第一个任期内小包与正式贸易之间的不对称竞争局面;另一方面,完全禁止中国小包又会对美国的日用商品供给造成严重影响。
由于小包商品价值较低,为了降低执法成本,特朗普的行政命令中对普通商品采用“原产地”界定,要求进口商提交原产地证书,而对小包则以“寄出地”界定,仅查看发件人所在地。这种定义方式使得转口贸易在小包领域完全可行。因此,在之前的行政命令中,除了废除中国内地和香港始发包裹的小包通关政策外,美国还严肃考虑是否废除全球范围内的小包政策。
综上所述,贸易谈判的真正难点在于这些细节性条款的具体设计与协商。
相关阅读
-
日本汽车制造商因美国关税面临巨额损失,总额或达190亿美元区块链资讯 2025-05-15 15:23
-
日本汽车制造商预计因美国关税将损失 190 亿美元区块链资讯 2025-05-15 12:53
-
中美“对等关税”谈判的漫漫长路区块链资讯 2025-05-15 11:53
-
黄金跌至月度低点,比特币延续涨势:中美贸易缓和下的资产分化比特币资讯 2025-05-15 02:06
-
中美贸易协议提振市场信心 LME有色金属普遍上涨名家专栏 2025-05-15 00:28
-
芝加哥联储主席古尔斯比:4月低通胀数据或不足以反映关税影响名家专栏 2025-05-15 00:27
-
Bitget CEO揭秘:特朗普关税、表情包币与比特币12万美元前景区块链资讯 2025-05-15 00:20
-
特朗普关税、表情包币,还有12万美元的比特币?Bitget CEO 为你揭秘比特币资讯 2025-05-15 00:01
-
Fundstrat 的 Tom Lee 展望后关税危机时代的市场机遇区块链资讯 2025-05-14 22:21
-
欧盟拟恢复对乌克兰农产品征收战前关税区块链资讯 2025-05-14 22: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