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IS:DeFi去中心化是错觉!治理代币、共识机制助长权力集中
2024-08-16 19:08 loading...
BIS(国际清算银行)于上周发布了季度报告,报告中提到了Defi自发展以来遇到到问题,并声称其去中心化的特性不过就是人们的幻觉。而稳定币的储备问题虽然时常被提起,至今依旧缺乏监管框架的约束。
去中心化幻觉
虽然DeFi协议能提供无需中介的金融服务,并通过智能合约协助用户进行各式操作。但BIS认为一定程度的中心化是无可避免的,目前大多数DeFi支持者的去中心化愿景不过是种错觉。
“首先,在做策略及营运决策时,需要中心化的治理。此外,DeFi的某些功能,尤其是共识机制,有助于权力的集中。”BIS说道。
而大多数DeFi皆有其治理代币,治理代币持有者可以通过对提案或治理系统的更改,进行投票来影响DeFi专案发展。拥有越多治理代币也表示者更大且更集中的决策权。若再回头探讨这些治理代币的发行机制,开发团队及早期投资者通常握有极大比例的代币份额,更加剧了中心化问题。
DeFi的脆弱及不稳定性
高杠杆是DeFi平台自发展以来的一大特色,即便借贷平台多需通过超额抵押才能借出贷款,但借出后贷款的再抵押,能使用户用一小笔资金便产生极大的曝险仓位。
下图为各大DeFi借贷平台在随ETH价格波动造成的清算金额。可以发现当价格变化剧烈时,过高的杠杆造成的连环清算金额十分庞大。也正因为这种特性,BIS认为目前的DeFi市场稳定性依然远远不及传统金融产业。
稳定币并非NQA状态
稳定币的风险问题已经在各种大大小小的报告及会议中被提到,其储备资产的透明度及流动性问题是最主要的风险来源。而BIS在报告中使用NQA(no-questions asked)来描述稳定币当前的问题,NQA在这边意指用户能在未对其价值进行妥善调查的情况下,在交易中接收该货币。
但稳定币并非如此,大多数的投资人愿意使用稳定币皆出自对其的信任及兑换的方便性,倘若哪天稳定币背后的储备资产价值发生变化,势必会造成持有者的恐慌。也就是说,在没有NQA的情况下,如果稳定币持有者怀疑支持该货币的资产价值大幅下降,往往会引发逃难潮。而储备资产的不透明及缺乏监管正是侵蚀这种信任的主因。
传统金融与加密产业产生连接
虽然上述问题还有待监管机构进一步的立法解决,不过传统金融对加密产业的态度也愈趋开放。从下左图可以看到,传统银行机构已愿意投资于加密相关企业。而下右图也显示加密基金管理的资金总量在近几年也是迅速飞涨。
而美国于近期也开放了将比特币期货作为标的的ETF,从以上种种迹象可以看出这成长快速的产业迫切需要监管约束,且正快速的走进人们的生活中。
相关阅读
-
Kinto Coin的Arbitrum噩梦:合约漏洞利用解析WEB3.0 2025-07-11 09:09
-
Arbitrum积累22K ETH,强化L2生态系统地位名家专栏 2025-07-06 13:26
-
什么是Web3.0?去中心化互联网的未来图景WEB3.0 2025-07-02 21:07
-
Robinhood为何选择Arbitrum作为Layer2技术栈?区块链资讯 2025-07-01 15:24
-
Robinhood联手Arbitrum背后:美股上链能否为Layer2注入新活力?区块链资讯 2025-07-01 00:50
-
仲裁(ARB)飙升至3个月高:什么在推动集会?WEB3.0 2025-07-01 00:09
-
Web3偶像试镜:WIPA革新受欢迎程度WEB3.0 2025-06-19 00:13
-
比特币又崩了!超32万人爆仓,加密货币市场大幅跳水?WEB3.0 2025-06-11 03:01
-
2021 年初比特币疯涨!价格飙升超 15%,爆仓者众多WEB3.0 2025-06-10 06:03
-
Cango Inc.完成了中国商业销售,增强董事会以推动全球比特币重点WEB3.0 2025-05-30 00:24